關於印刷工廠印前處理
印前圖文信息處理是古老的印刷技術當中發展迅速的領域之一。隨著數字化、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與印刷內容相關的信息採集、處理、輸出和傳播技術都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而顏色科學、圖像處理論、印刷復制原理使原稿設計順利轉入印刷環節,印刷成為再創造的藝術。
從印刷工藝流程角度看,印刷可分為印前處理、製版、印刷、印後加工幾個階段。印前處理就是將圖文原稿(即設計原稿)進行模擬或數字加工,形成符合印刷要求的頁面信息(包括尺寸、位置、色彩、圖文等信息),並將這些頁面信息轉移到供製版用的膠片上,或直接轉移到印版上。
近代印前復制處理工藝的發展主要可分為兩大階段:傳統印前技術階段和數字印前技術階段。傳統印前技術階段的處理方式主要採用模擬技術,靠人工操作,工藝復雜,難度較大,質量較差,並且技術指標不穩定。數字印前技術以數字化信息構成頁面元素,可以完成復雜的圖文混排,可以直接輸出膠片或印版,還可以以印前為中心,實現對印刷生產流程的數字控制
傳統印前技術
1.手工製版
在印刷技術發展的初期以及現在一些特殊的印刷方法中,常採用描繪、雕刻、蝕刻等手工方法進行製版。例如,古代木刻凸版印刷的印版就是使用刀具刻出來的;孔版印刷的鏤空版也是運用刀具在紙或塑料等基礎材料上鏤刻出來的;平版印刷最初的印版—一石版的製版方法是用筆在石板上畫出來的。現在復制古代中國畫的木刻水印製版方法,仍然在用手工方法刻制鉛活字是用鉛、錫、銻3種低熔點金屬,按照一定的比例熔融而成的。活字排版有手工排版和機械排版兩種工藝,其排版工藝流程為:制字模→鑄字→揀字→裝版→打樣→校對→改版→活字版。相對於手工鉛活字排版而言,機械排版使用了自動鑄排機,提高了排版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但是並沒有甩掉鉛合金,環境污染依然嚴重,因此,鉛活字排版目前已很少採用照相製版
照相技術一般可分為普通照相與照相製版兩類。普通照相是指一般日常中的攝影照相而照相製版則是以印刷原稿為拍攝對象,用照相的方法制出供曬版使用的製版膠片。即利光化學原理,通過原稿上明暗部位的感光度差異,將原稿信息傳遞到感光膠片上,再由膠片轉移到印版上。
從照相材料發展上看,照相製版技術經歷了明膠濕版照相法、明膠乾版照相法和膠片照法。在圖像處理技術方面則從先對彩色原稿進行分色處理,然後對各分色片分別進行加網處理的間接加網分色工藝發展到分色加網一步完成的直接加網分色工藝,並以蒙版修正為主要手段,取代了長期以來手工修正的主導地位,推廣迅速。
2.供照相製版
使用的主要儀器及材料如下
(1)製版照相機。
製版照相機又稱復照儀,是拍攝原稿獲取製版用底片的一種特製照相機,其主要結構如圖2-2所示。它利用鏡頭、濾色片、網屏、三棱鏡、照明光源等部件對原稿進行等大、放大、縮小、分色、加網等照相工藝,以獲得所需的各種膠片
(2)包片。
濾色片是一種對光的不同長其有選擇性收收和題過的有色光學器件,又叫濾色鏡。在照相製版中,濾色片的作用主要是進行對原稿的分色處理,即在讓一部分色光通過的同時,又能吸收或限制另一部分色光的通過,以達到有選擇的感般分色濾色片有紅、綠、藍3種顏
(3)網屏。
網屏又稱網目屏,是將連續圖像拍攝或拷貝分解成可印刷復制的網點或網穴的加網工具。網屏的功能是在一個點微元上,把光量的隨機分佈變換成點態分佈,與高反差的感光材料配合形成網點。網點的大小與點微元上的光量相對應製版照相用網屏分投影網屏和接觸網屏兩類。投影網屏是用玻璃製造的,製造工藝是在兩塊厚度不同的特殊光學玻璃上塗布一層耐強酸的保護漆膜,然後用刻線機刻出等寬等距的平行線,再用氫氟酸腐蝕刻線,將腐蝕出的刻線塗上黑色油質,除去防蝕膜後,未經腐蝕部分仍為透明,將同樣兩塊這樣的玻璃交叉成90°密合在一起,形成許多等量的透明方孔。加網照相時,將十字線網屏置於感光材料前一定距離,原稿投射來的光線經網屏分割後,再投
射到感光材料上,從而將連續調圖像分解為網目調圖像,所以稱為投影網屏。接觸網屏又稱軟片網屏,一般是用玻璃網屏做母版,在製版照相機上用硬性感光膠片制成的。照相製版時與感光材料的乳劑面緊密接觸曝光,其網點結構是中心密度高,邊緣密度低,每粒網點具有連續階調的特性,故又稱為暈狀網屏。網屏的粗細以單位面積內刻線數的多少來表示,單位為:線/釐米或線/英寸。如常用的50線網屏,就是在網屏的1英寸內分成300等分,透明線與不透明線各有150條。單位面積內刻線越多,所分解的網點就越多。
3,電子分色製版
電子分色製版是利用電子掃描分色機對彩色圖像進行掃描分色輸出分色片的工藝,自20世紀80年代後,已上升成為圖像製版的主要技術手段,基本工藝流程。電子掃描分色機不僅能夠完成照相製版工藝中的各種圖像修正,還實現了模塊化的工作方式,採用全新的圖像校正體系,使復制圖像的色彩、層次及清晰度的處理各自獨立,分色質量高且穩定。此外,由於可實現多色掃描記錄、磁盤存儲和數字化程序控制,易形成標準化的電子分色製版工藝乃至彩色復制的標準化管理體系。但是,電子掃描分色系統雖然實現了模塊化的工作方式,但就整個系統而言,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另外電子掃描分色系統主要適合對圖像的處理,對文字、圖形則不適合。隨著計算機技術在印前分色製版中的應用,出現了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統,電子掃描分色機因其封閉性和缺乏靈活性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當今人們對傳統的電子掃描分色機進行了數字化再利用,以將其應用為數字化印前系統的掃描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