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印刷廠的色彩管理
歸根到底,彩色印刷屬於顏色復制範疇,簡單地說就是要精確復制出原稿的顏色。
然而從前面的論述中應當已經看出,原稿的顏色要經過掃描、分色、出片、製版、打樣、上機印刷種種工序,在不同設備、材料、表色方式之間傳遞,各個環節的變數都很多色彩管理系統的作用貫穿在整個印刷過程的始終,起到最大限度地保證顏色在不同設備間傳遞的一致性的作用。
一.色彩管理的必要性
1,與設備相關色空間
不同設備描述顏色或再現顏色的特性不同,這種特性決定了它所能再現或復制的顏色範圍,基於設備特性的顏色空間稱為與設備相關色空間。例如,不同廠家生產的掃描儀,由於採用了不同光譜透過率的紅、綠、藍三色濾色片,不同光譜靈敏度的光電探測元件,使得掃描同一幅原稿所獲得的RGB值各不相同;不同的顯示器,由於熒光粉的發光效率及色品不同,同樣的一組RCB數據所呈現出的顏色不同;同樣一幅圖在色域範圍較大的彩色打印機輸出時顏色令人滿意,而印刷出來時則顏色灰暗,盡管它們都是C、M、Y、K四色減法混合且四色比例相同。同樣的CMYK比例,由於所採用油墨和紙張性能不同,印刷設備不同,工藝參數不同印刷出來的顏色也會不同。在印前和印刷過程中不同的階段所看到的顏色很難一致,因為不同的顏色空間都與設備相關,如掃描儀的RGB色空間,顯示器的RGB色空間,打樣機的CMYK色空間,印刷機的CMYK色空間等,顏色在這些設備間的轉換就好似一群人各自講著自家的“方言”,互相聽不懂,必須經過一對一的翻譯。圖5-25所示為顏色在與設備相關色空間中的轉換。
2.與設備無關色空間
CE標準色度系統是建立在人眼顏色視覺基礎上,以加法混色的方法,用三原色的數量或比例來表示顏色的系統,無論是 CIE XYZ系統,還是CELa"b‘系統和CIEL’u'v系統,都與任何設備無關,即無論在何種設備上,具有相同CIE色度值的顏色,它們的顏色外貌也是相同的。我們可以利用標準色度系統作為印刷復過程中顏色在不同設備色空間傳遞轉換的參照系,以保持顏色的一致性,如圖5-26所示。這就好像是將 CIE L a'b比做“普通話”,不同設備之間的交流都用它就簡單明瞭色彩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圖像在各種設備色空間之間的轉換問題,保證圖像的色彩在整個復制過程中的失真最小。隨著數字式、開放式印前系統的全面普及,輸入處理、輸出軟硬件不斷多樣化,設計、製作、輸出工作向社會化方向發展,色彩管理已經成為整個印刷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問題
二.色彩管理系統的組成
為了適應開放式印刷系統及電子出版、網絡出版的需要,1993年,由Appe、 KodakMicrosoft、 Adobe、Agfa、 Taligent等在電子成像等方面處領導地位的公司發起成立了國際色彩聯盟( International Color Consortium,ICC),後來又不斷有許多著名公司加入該聯盟ICC致力於建立貫穿整個復制過程的、以標準的方式傳遞和處理色彩信息的色彩管理
體系。
ICC色彩管理系統( Color Management System,CMS)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1.一個與設備無關的色空間
也稱為參考空間。ICC定義的參考色空間稱為描述文件連接空間PCs( Profile ConneC選擇 CIE L'a'b或 CIE XYZ作為色彩管理的與設備無關色空間。由於CE系統具有完善的理論體系與實驗基礎,可用於顏色的定量描述與測量、計算、比較評價,並且擁有最大的色域空間,任何設備呈現的顏色都可以轉換到其中,因此,是在不同設備之間傳遞顏色信息最理想的“語言”。
2.用於描述設備顏色特性的特性文件( Profile文件)
特性文件描述設備的顏色特徵以及色域範圍。所有輸入、輸出設備都必須要有自己的特性文件。這些特性文件可能來自該設備的生產廠商,也可能來自其他軟件商,如果沒有現成的特性文件,就需要使用者自己或雇傭咨詢機構採用符合C要求的色標、測色儀器、特性文件生成軟件按規定的步驟去建立。有些設備只需要一個特性文件,如顯示器、掃描儀;另一些設備,如打印機、打樣機、印刷機,就需要多個特性文件來分別描述各種張、油墨、工藝參數等組合的顏色特徵和色域範圍。可通過 Photoshop中紙張、油墨、印刷機等的設定,確定實際採用的特性文件。
特性文件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輸入設備,如掃描儀、數字相機的特性文件,又稱為源特性文件( Source profiles)。
第二類是顯示設備特性文件。
第三類是輸出設備,如各利打印機、打樣機、印刷機的特性文件,也稱為目標特性文件( Destination Profiles)
3.一個色彩管理模塊CMM( Color Management Module
色彩管理模塊CMM用於解釋設備特性文件,根據特性文件所描述的設備顏色特徵和色域範圍進行不同設備間的顏色數據轉換。由於不同設備或復制方法、色域範圍不同,如圖5-27所示,在不同的設備之間進行顏色轉換時,經常會遇到色域不匹配的問題,要根據復制的內容和要求,選擇不同的方案,即色空間轉換方案。
(1)感覺法。
按明度、色調、飽和度在大、小兩個色域空間等比例壓縮,將原設備的色空間完全壓縮到目的設備色空間。這種方案會改變圖像上所有的顏色,但顏色之間的視覺關系保持不變。它適用於攝影類原稿的復制,因此又稱照片法。
(2)飽和度優先。
這種方案主要是保持圖像色彩的相對飽和度。溢出色域的顏色被轉換為具有相同色調但剛好落入色域之內即飽和度最大的顏色。它適用於那些顏色之間視覺關系不太重要,希望以明亮、鮮艷色彩來表現內容的圖像的復制,如商業廣告。
(3)相對色度匹配。
使用色域內最接近的顏色進行替換,而在色空間轉換前已經處於目標色空間的顏色則不作改變。這種復制方案可能會引起原圖像上兩種不同的顏色在經轉換之後得到的圖像上顏色相同。這就是所謂顏色“裁剪”,這種方案適合兩種設備色域相差不大時採用。
(4)絕對色度匹配。
這種方案在轉換顏色時,精確地匹配色度值,超出輸出設備色 域的顏色完全被丟掉。在復制某些標志色時,例如富士公司商標中的綠色或可口可樂公 司商標中的紅色,這種方案是可取的,但一般情況建議不採用此方案。
三、如何進行色彩管理
色彩管理的基本模式是這樣的,色彩管理模塊CMM根據輸入設備(例如掃描儀)的 顏色特性文件將掃描原稿圖像的RGB數據轉換為 CIE L'a“b‘或 CIE XYZ數據,然後再 根據顯示器的特性文件將掃描儀RGB數據轉換為顯示器RGB數據,經過圖像處理後的數 據可由CMM再轉換為CIEL‘ab‘或 CIE XYZ數據,然後再根據某種輸出設備(例如印 刷機)的顏色特性文件,將數據轉換為印刷機的CMYK,根據轉換結果印刷出來的印刷 品應與原稿有著良好的顏色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