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廠的印刷工藝有哪些
一、燙金
燙金又稱“燙箔”電化鋁燙印,將金屬印版加熱,施箔,主要是採用加熱和加壓的辦法,將圖案或文字轉移到被燙印材料錶面。完成這項工藝,需要一臺燙印機、刻有專門文字或圖案的燙金模板(如鋅版、銅版、硅膠版等),加熱到所需要的溫度,轉移需要的壓力並保持相應的時間。電化鋁箔通常由多層材料構成,基材常為PE,其次是分離塗層、顏色塗層、金屬塗層(鍍鋁)和膠水塗層。近年來,隨著燙金材料和燙金版加工水平的提高以及新的機器設備的使用,國內的燙金工藝也得到了一些新的發展。出現了高速燙金、立體燙金、全息定位燙金以及燙金後再印刷等工藝。燙金工藝有金屬光澤,富麗堂皇,使印刷畫面產生強烈對比。適用於非常突出的文字或圖形部分,配合起凸或壓凹工藝能產生更為顯著的效果。可以採用的色彩除金銀外還有彩金、激光、專色等。
二、起凸、壓凹與壓紋工藝
起凸、壓凹與壓紋學名為壓印,靠壓力使承印物體產生局部變化形成圖案的工藝,是金屬版腐蝕後成為壓版和底版兩塊進行壓合。分為便宜的普通腐蝕版和昂貴的激光浮雕版兩種。
凸利用凸模板(陽模板)通過壓力作用,將印刷品錶面壓印成具有立體感的浮雕狀的圖案,印刷品局部凸起,使之有立體感,造成視覺沖擊。
壓凹利用凹模板(陰模板)通過壓力作用,將印刷品錶面壓印成具有凹陷感的浮雕狀的圖案(印刷品局部凹陷,使之有立體感,造成視覺沖擊)壓紋利用雕刻紋路的金屬輥加壓後,在紙張錶面留下滿版的紋路肌理用普通銅版紙實現特種紋路紙的效果,其裝飾性強、風格獨特。如粗布紋、細布紋、月牙紋、金沙紋、氈紋、皮紋、梨紋、萊妮紋、竹絲紋等,數量繁多,上述為常用紋理。
三、UV印刷
UV是封面印刷的新工藝,指在印好的封面上覆蓋UV油墨是無色透明的,它能形成不同效果的層面,如:光磨砂、皺紋、冰特殊的透明材料花等裝飾性的圖案,覆蓋了這種油墨會為畫面增添趣味和魅力。
四、上光
上光是在印刷品錶面塗上(或噴、印)一層無色透明塗料,乾後起保護及增加印刷品光澤的作用。在印刷品錶面塗(或噴、印)上一層無色透明的塗料,經流平、乾燥、壓光、固化後在印刷品錶面形成一種薄而勻的透明光亮層,起到增強載體錶面平滑度、保護印刷圖文的精飾加工功能的工藝,被稱為上光工藝。上光包括全面上光、局部上光、光澤型上光、啞光(消光)上光和特殊塗料上光等。上光具有美化、保護書籍封面、加強書籍的宣傳效果和提書籍的實用價值的作用。
五、切口滾邊
切口滾色遮蓋了紙在裁切後白色邊跡。
六、模切與壓痕
模切工藝就是根據印刷品的設計要求,利用鋼刀鋼線排列成模板然後在壓力的作用下將印刷品或其他承印物軋切成所需形狀或切痕的成型工藝,可產生異形增強表現力。
模切和壓痕可以作為單獨工序操作,也可以把兩道工序在同一臺機器合並成一道工序完成,模切版既裝鋼刀也裝鋼線,互不沖突。模切和壓痕改變了書籍頁面里單一的直線或平面形式,讓書籍以立體或曲線形式呈現,創造出各種各樣的有創意的形狀和造型。在書籍設計中常採用模切壓痕工藝,如立體函盒、異型內頁、鏤空設計、書頁折疊設計等。
七、彩蔥
彩蔥是一種叫彩蔥粉的添加劑與印刷油墨(通常是UV油墨)結合使用,彩蔥粉的顏色五彩繽紛,在印刷油墨未乾燥時,在其錶面通過鋪滿彩蔥粉乾燥後形成顆粒狀的彩蔥效果,主要用於印刷品內部具有特色圖文的局部,給人光澤感,顆粒細膩晶瑩。
八、覆膜
將塑料薄膜覆蓋於印刷品錶面,並採用黏合劑經加熱、加壓後使之黏合在一起,形成紙、塑合一的印刷品的加工技術。覆膜分光膜和啞膜兩種。覆光膜的產品錶面亮麗、表現力強;覆啞光膜的產品錶面不反光、高雅。需要註意的是128克以下紙張單面覆膜後容易因兩面錶面張力不同而打捲,覆啞光膜後印刷品色彩飽和度會略有下降。
九、打孔
就是按要求按尺寸在書籍封面或內頁部分打孔穿洞,工具用專門的打孔機。
十、植絨
植絨就是給紙上刷層膠,然後貼一層類似絨毛的物質,增加了厚重感和立體感,讓紙看起來和摸上去有點絨布的感覺,手感柔和,增加真實感。
十一、激光雕刻
激光雕刻是激光加工技術運用於替代機械切割加工領域的俗稱。激光幾乎可以對任何材料進行加工,常見有紙張、有機玻璃、塑料、玻璃、竹木、泡沫塑料、布料、皮革、橡膠板、石材、人造石PVC板、金屬板、水晶等。激光雕刻產品線條利索,轉角與接縫圓滑,定位準確,特點鮮明。在書籍里很細小的圖案通常通過激光雕刻在荷蘭版或者硬的鋼板塑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