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書籍印刷印畫冊的形成和發展
中世紀前後,人們發明瞭一種可以兩面書寫的新材料羊皮紙(多用羊或牛犢等獸皮製成的皮紙),這是一種又薄又結實又可以折疊的紙,並且可以兩面記載。為更好地保存文獻,歐洲早
期僧侶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把紙莎草捲上的文獻轉抄到羊皮紙上。由於羊皮紙比紙莎草薄而結實耐用,並易於折疊和裁切,而且可以正反面記載的特性,公元85年出現了用羊皮紙製作的“冊本”。此冊本用繩子將頁碼平放裝訂成多頁面,是一種全新的書籍形態,此形式和今天的書籍很相似,也因此被認同為現代書籍的雛形,但這樣的冊子直到公元3世紀和4世紀時才得到普及。新的冊本形式較之前捲軸形式更方便閱讀、查閱攜帶,也更加適合長期保存,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到了公元5世紀,冊本基本取代了捲軸,至此可以說引發了歐洲書籍形式的飛速發展,冊頁形式成為西方書籍的主要形式。
歐洲公元5世紀至15世紀主要的文化和藝術載體是手抄本。手抄本書籍的內容包括文字、插圖和裝飾,都是以手工方式製作完成的。公元6世紀時,書籍的製作也幾乎都由宗教機構來完成。許多手抄本是專供王室使用的聖經插圖冊。其內容以聖經、福音書、祈禱書、文典、歷書居多,也有涉及歷史、文學內容等。最為突出的例子是泥金裝飾手抄本,以昂貴的羊皮紙為材料,並配以貴重的金屬和珠寶進行裝飾。中世紀的凱爾特風格”及10世紀左右的西班牙手抄本都配有明顯的裝飾。尤其是在封面和裝書的盒子錶面裝飾各種材質的飾品,甚至用黃金和寶石等。
14世紀中期開始,使用木製原材料的手抄本誕生了,在尼德蘭這樣的低地國家,即使是普通的神父也具有了購買手抄本的經濟實力。到14世紀後期,繁榮的中產階級也可以消費這樣的手抄本。其中伊斯蘭教在我國傳播過程中曾保留了許多手抄本,如《古蘭經》等,繪制都極為華美精緻。延續到15世紀時,木製品手抄本的成本下降讓農民也有了擁有手抄本的可能。
隨著15世紀開始的文藝復興運動,歐洲的人文主義者與印刷商、出版商密切合作,開始對新圖書裝幀設計進行積極的探索。他們借鑒手抄本中的字體,並融合古代銘文的特徵,創造了堪稱完美的羅馬體鉛字,為文化傳播的規範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時期,作者名、書名、印刷商、印刷時間和地點等信息開始被標註在書中還常配有印刷作坊的標志。而且書頁開始有了內部空間,不同的字體常常綜合交錯在一起,形成了文本的多層次傳達表現方式。印有出版商標志與地址的版權頁已成型,並與捲首頁開始成為書籍固定的元素,標點法的不斷豐富、阿拉伯數字頁碼的使用等,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讀者的閱讀與查找。隨著凸版印刷和木製雕版技術的進步,插圖也開始被大量地應用到書籍當中。
文藝復興時期的書籍在裝飾形式上,善於用自然景象圖畫作內飾,更加註重描繪。常見有捲葉、花草等式樣,流暢的曲線與幾何形完美組合,產生莊重大方、色彩豐富、節奏明確的裝飾意味。這一時期的書籍使用者趨向於向平民。盡管早期的印刷本技術、工藝比較簡陋,而裝飾風格也類似以前的手抄本,但是,隨著技術的逐漸完善,小開本的書籍多了起來,出現了袖珍書籍、廉價書籍。圖書種類的增多、書籍樣式不斷更新,製作出更加美觀又適用的書籍時代已經逐漸到來。
歐洲17世紀形成了巴洛克風格,“巴洛克”詞,原意是指形狀不規則的東方珍珠。整個17世紀被稱作巴洛克時代。巴洛克風幾乎吹遍了每一個角落,從建築到文學再到藝術的各個域,甚至包括戲劇、音樂領域。作為一種藝術現象,我們可以說它不僅是一種風格,更是一種趣味。巴洛克風格最主要傾向是酷愛曲線和斜線,強調動感,講求熱鬧、享受。所以巴洛克風格竭盡全力製造出一切人們驚嘆的東西。從法國巴黎凡爾賽宮的奢華中可以感受到歐洲書籍裝幀的巴洛克風格,看到無數燙金的書籍封面。
歐洲18世紀興起了洛可可風格,是從巴洛克前提中演變而來,又不自覺地脫離了巴洛克成為歐洲各國18世紀廣泛流行的一種新的樣式趣味。這是一種新的裝飾風格,強調異國情調、豪華和柔美。洛可可的裝飾全部被浸染在溫雅細膩、千嬌百媚的香艷之中。這種風格在書籍裝幀藝術中也大量盛行,詞典和百科全書也開始裝飾起來,並出現了新的裝飾語言及排版結構,此時書籍的版面風格愈加多樣化,書籍的內容層次和結構也越來越豐富。如標題的設計更加考究,文字根據不同的內容性質被排列得錯落有致。內文版面根據不同章節,利用空白部分自然分割等。由於版面的合理安排,書籍的閱讀和查詢變得更加清晰簡便,在技術上、藝術上都具有重大意義。
19世紀新藝術運動中前衛的黑白插畫家,他以獨特、象徵意味濃鬱的畫風和“頹廢主義”風格被米人們熟知。他的作品用纖細優美的線條和黑白色彩表現畫面情感,創造了一個美麗又詭異的黑白世界。《莎樂美》的英文版,書中的插圖就是他的代表作“新藝術”運動時期平面設計領域還有阿爾豐斯·穆夏( Alphonse MariaMucha捷克)等傑出代表人物。
到了20世紀,書籍設計樣式更加豐富多彩,並進行了廣泛的試驗。設計師們在自我表現中大顯身手,一些傳達自我理念的書籍應運而生他們打破傳統樣式的禁錮,把書視作可塑的柔軟件,認為書的造型是自由的。他們將書籍的物質性要素視作書籍藝術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眾化的波普藝術”風格的昭示下,積極將書籍內容的敘述註入大眾傳媒式的流動性影視圖像手段,表現出書籍形式多樣化、具有表現的圖文語言等特點。此時的圖書不再僅滿足於閱讀的功能,還可以提供給受眾更多獨特的品位,並具有豐富的藝術附加價值,通過運用各種表現力方法,註入全新的概念化設計理念,既要擁有作品主題本身的魅力,又賦予了預見性和充滿特殊意境的理念設計。
數碼時代的迅速更新迭代,為設計師們增添了更多的神奇本領,並綜合了現代化視、聽、觸、嗅、幻想等前所未有的視覺之外的閱讀表現。而21世紀這個更為意想不到的創新時代里,書籍設計的呈現又將會是別有一番新意,我們共同期待並創造著。
外國書籍印刷印畫冊的形成和發展